摒弃浮躁 拒绝平庸
脚踏实地 追求卓越
朱栩瑶,第十八届“卓越奖学金”二等奖获得者,兰亭书法艺术学院182班。
何以舟之,为玉及瑶;瞻比南山,有椐有栩。生于楠溪江畔,长于瓯越古郡。高峻淳古的篆刻遇上履践致远的江南女子,栩瑶同学不仅展现出对专业甘之如饴的热忱,更透露着光而不耀,静水流深的气韵。她和她的作品沐会稽山阴之风,悟道的光芒不曾有一点分散。古石长苔藓,功在喧嚣外,她就是那把凿刻耕犁石头的钨钢刀,雕刻了时光,刻下了心灵似兰斯馨。
她平日里打交道的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盛行于汉,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年的历史。在早期,作为纯实用物件,它叫印信。但在金石学兴起后,它作为艺术作品逐渐进入了文人的视野,一大批文人开始尝试自己刻印,这时就出现了“篆刻”一词,“篆“就是写,“刻”就是凿刻。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她是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学生,不应该来讲讲她和书法的故事吗?其实,在书法专业本科生四年的课程中,除了学习五体书法之外,还有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篆刻。
可能是因为她出生在这样一座百年老宅里,小时候的玩伴就是这些锈迹斑斑的老物件,所以她对青铜、金、银、玉、石的印章,对篆刻这门千百年积淀的学问有着特殊的亲近感。进入大学后,她对篆刻课程的兴趣浓厚,与之相关的《古汉语》、《古文字》、《篆书》课程也是加倍认真地学习。
篆刻,篆在第一位。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古文字学知识和篆书功底,为此,她把《金文编》、《说文解字》的解读和篆书书写列为日课。而这厚厚的《说文解字》和《金文编》就是他们的字典,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熟记于心。可能这一根篆书线条在大家看来只是一个笔画而已,但他们对这根线的要求是饱满,圆润,挺拔有力,于是,线条训练就是她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了。一本篆书字帖,上百个字,她需要通临数十遍,还要会背临,这都是为后面用极小的毛笔在石头上反着写上印稿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纸面变成了石面,大毛笔变成了蝇头小笔,正面的字也变成了反向的字,还要求手不能抖,得稳得住,才能在这石面上写出完备的印稿,但这过程可能会重复无数遍。
这本本子,跟了她四年,每次她都会将老师的示范剪下来和自己的字贴在一起对比,并写上心得,里面还有她这四年画的印稿。这些都是为她能拿起刀刻出形神兼备的印章做的准备。
对于“篆”做到成竹在胸之后,就需要开始挑选合适的石料,准备上石。印章的材质分为寿山,青田、昌化等,根据所需刻制的印文风格,斟酌是选用寿山、老挝石这类石性较为致密的,还是选取青田石这类受刀较为爽脆的。选好后,还需将印面上的石蜡在砂纸上细细磨去,打磨的力度和角度都大有讲究,最终需要打磨的光滑平整。石花灼灼磨练刚强志,在这打磨印面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磨练自己,她磨去了浮躁,沉淀下了气韵。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开始操刀刻制。从刚开始只能在石面上划出浅浅无力的细线到能刻出刚劲有力的线条、整齐的印面,从不断地跑刀、划刀,刻到手能拿着篆刻刀在方寸印面上游刃有余。石粉飞散,推刀前进的过程让她更加镇定。她好像拿着一支铁笔,在石面上不停地耕耘......这一坐就是一天,手指上磨出茧,腰椎和颈椎酸痛,这都是常有的事了。在兰亭的这四年里,老师从来没有因女生力量弱刻不动坚硬的石头印章,而对她们的作业、作品降低过要求。
在日复一日严格的训练磋磨中,她的篆刻水平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她的篆刻作品在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中荣获精英奖,并被永久收藏,作品入展“全国高等书法教育成果”系列之篆刻展,浙江省“第五届女篆刻家作品展”等各大展览,并在温州市“第五届新人新作展”中成为唯一一名以篆刻作品荣获优秀奖的选手。
在兰亭,她感觉想与古人更进一步的想法被一只温暖有力的大手托住了,是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承托起了她的梦想。于是,带着心中这团小火苗,她参加了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终以93.63的最高分荣获本研组第一名、最佳风采奖,她说这是对她守住这份初心的鼓励和支持,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将来的路。就在前几天,她收到了鲁迅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研究生复试通知。有人曾问过她,一个女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冷门的专业,她想或许是想满足小时候对那些长满铜锈的老物件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年华的好奇心,又或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她愿意坐“冷板凳”,坚守心中的那一片小天地。她说,在兰亭四年的所学一定能支撑她的梦想走的更远。
她希望能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的匠心,让篆刻成为生命中绵绵不断的印迹。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健全体魄 贵在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