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至4月22日,我院书法学(师范)2021级书法实践1课程前往北京、河北、山东的进行艺术考察学习。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第一站到达的是首都北京,主要参观国家博物馆,国家画院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主要展览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成果;中国历代绘画系列;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铜镜艺术、钱币艺术、佛造像艺术、瓷器艺术、瓷器艺术等。结合自身专业,主要对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典碑文的拓片及原石、佛像造像、中国画花鸟山水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研学。在中国画院美术馆,主要参观了“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于心,通过书法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性。

第二站河北邯郸,主要观摩了响堂山石窟与娲皇宫摩崖刻石。响堂山顶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还有大量的刻经题记等。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祭奉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山顶有大量的摩崖刻经,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金文主要是楷书和隶书,被誉为“银钩铁划,天下奇绝”。


第三站山东,首先经由岱庙而登泰山,在岱庙天旷殿大院中集中保留了宋代至民国时期40余块碑刻,有“天下第一石刻”-《泰山秦刻石》,有寓意武后与高宗同治天下、恩爱如鸳鸯的《双束碑》,有青帝主泰山的唯一碑刻《青帝广生帝君赞碑》,东汉《衡方碑》、《张迁碑》等。泰山攀爬过程中各种摩崖刻石。曲阜之行中,位于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中的“孔庙三碑”,通过观察原碑,加深了对字帖中的汉隶的理解。在山东邹城之行,岗山的山野间寻找摩崖石刻的痕迹,使同学们近距离体会到书法与大自然融合之美。最后观赏了铁山一千多平米的整面花岗岩壁摩崖。



此次研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心,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寓学于乐的一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不止局限于课堂中老师的言传身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学考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