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风则江大讲堂”第377讲专题讲座在风则江大讲堂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学科首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晓华教授作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张宏、副校长陈均土、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仕龙、院长刘小华及全校500多名师生代表聆听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黄曼主持。

郑晓华教授的讲座从“图形中的书法”“文献中的书法”两个方面,为我们解析了中国书法从先秦到两汉、再到唐宋元明清的发展路径,探讨了中国书法存在于“甲骨钟鼎、竹简绢帛、碑版铭志、残碑断碣、素纸彩笺”之上的实用属性及其艺术“蛹变”“蝶化”人文化历程。

整场报告郑晓华教授引经据典、阐幽发微、引人入胜。带领我们了解了中国书法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和嬗变之路,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法是汉字的“活化石”,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加深我们学好书法、传承并弘扬这门艺术的行动,不仅仅是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措施,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做书法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和艺术教育、美育创新的开拓者,使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郑晓华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郑晓华教授的学术与创作成果丰富,出版有《古典书学浅探》《书谱译注》《艺术概论》《图形、技术、人文——郑晓华学术论文随笔集》《郑晓华翰墨中华系列·蒙学集萃》《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50则非知不可的书法欣赏概念》等多部著作。“从书法看中国——郑晓华翰墨中华展系列”展览山西美术馆展、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展等影响广泛,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期间,郑晓华教授还参观了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编辑排版/龙小琴 文字/张希平 审核/李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