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 学校图书馆 加入收藏

基本信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正文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21-10-21    点击次数: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目前有书法教育、书法创作和书法传播三个学科方向。学院2018年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55家)唯一以“书法”为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成为首家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连续主办的7届“兰亭论坛”已成为书法界的学术品牌。立足兰亭,在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专著教材出版、创作展示等方面成绩突出,课题《中古行草书楷化字研究及字谱编纂》立项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课题《秦汉简帛视域下的隶变研究》立项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课题;主编全国高校首批书法本科规划教材《行书临摹与创作》,编著出版《汉字书法一百字精讲》新形态教材;出版《绍兴碑刻文化研究》《绍兴碑刻文献研究》等专著均在2020年底出版,并已逐步形成兰亭地域研究特色;学院教师在国内外举办书法个展10人次。

  “十四五”期间力争获批为省级一流学科;通过新增专业硕士点合格评估,在此基础上力争获批学术硕士学位点;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到2025年招生规模达到每年30人(专硕20+学硕10)以上;探索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尝试与人文学院或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十四五”期间,着力发挥两个基地书法文化传承传播引领作用,将学院两个基地建设成为中华文化国内传承和海外弘扬的传播示范基地;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校地合作平台各1个以上;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到300万以上;新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争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以上;在高级别的全国书展入展获奖5人次以上,平均每年有2位老师举办个人书法展;在持续建设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基础上,争取成为省级文化创新团队;继续教育办学和社会服务创收经费逐年增长。

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原创成果、办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坚定地推进综合改革,才能激发办学活力,才能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实质是教育竞争。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役决策。北京大学在深化综合改革中推进“双一流”建设,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深化综合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路径和模式,给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专业和学科建设以重要启示。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校的五大职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立足兰亭,在高校五大职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特别围绕习近平主席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浙江精神”相关重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针对学科方面开展了调研工作。

1.学术地位和水平

  我院书法学科自2004年设立,是国内唯一一家由独立校区(150亩)支撑发展的书法学科,受到习近平、李岚清、韩启德、赵洪祝、陈至立、周铁农等领导亲临视察指导。学院2005申报的书法学专业首次被列为新增本科专业,先后获批为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和省“十三五”特色建设专业。2014年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围绕现代书法技术手段研究,取得国家专利2项。2018获批艺术硕士(书法方向)学位点,2018年新招收书法专业方向学历研究生留学生2名,2019年录取的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9人。201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书法),2019年与教育部共建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

1.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发展管理有序

    1)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7人,1人担任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近三年来,学科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目,其他科研项目10多项,入展国家级展览3人次、省级展览数30多人次,专著出版与学术论文30多篇;学科教学团队及个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另学科聘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等业界知名书家担任兼职导师,年均举办50人次的“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

    2)学科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建立良性教师竞争机制。通过年度考核、奖励优秀等方式,塑造了活力进取的基层教研团队。建立了同行听课评议制、青年教师助讲制、慕课项目申报制等完善的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同时学科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发展的专业指导、同行交流和教学创新,促使教师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了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研究,营造出管理科学、激励有效、教学相长、开放共享的教学文化氛围和教师发展网络。

2.本硕士教学质量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在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科遵循国家专业标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18版修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19级硕士生培养方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落实上,通过聘请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对标专业认证开展自查等,不断改进各项教学环节,形成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评估保障机制。

同时,学科广泛征求行业部门、专业评价委员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开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改革,建设“中小学书法超市”、“传承基地工作坊”、海外“兰亭书法学堂”、暑期 “百人计划”等教学实践平台,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每年选派10-20名本科生赴国(境)外参加交流学习和书法文化的国际传播,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中获奖或入展150人次以上,毕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3.教学科研和实践实习平台完备,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学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书法动态模拟系统”等专利应用于创新教学手段,逐步打造以“书法动态模拟系统”为基础,“书法同步录播系统”、“兰亭课程网络资源系统”、“书法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系统”一并跟进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书法教学新型平台。先后开发出《兰亭书法十八讲》、《纸上的舞蹈》、《大学书法》等慕课资源供学生线上学习。

   2)学科一贯重视书法实验和实训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按照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部署,建成了多方位、多功能的书法教学实训中心,为本科生、硕士生和留学生开设装裱和拓碑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书法实训中心包含有书法动态模拟实验室、书法录播教室、书法临摹室、拓碑实验室、装裱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配置齐全、设施一流、管理规范,在全国处于一流地位。另拥有1000平方米的独立展厅和图书室。

    3)学科积极开拓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建书法实践和实习基地。目前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兰亭风景区、绍兴博物馆、绍兴市文化馆等地和部分中小学建有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书法)”、“教育部中外文化交流书法基地”、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廉洁文化书法创作基地”、“全国公安文联书法培训与创作基地”等基地,在校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和实习基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推进了中国书法的高效传播与共享,提高了学科的影响力。

4.依托兰亭地域资源优势明显,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依托 “兰亭书法艺术节”、“兰亭奖颁奖典礼”等学术活动以及“书圣故里”的地域优势,学科积极邀请界内专家学者前来学院讲学交流,同时在书法研究上以“兰亭学”、“二王学”、“二王书风实践”等为特色,举办“兰亭论坛”,打造了鲜明的“兰亭”品牌。同时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服务教育、文化等地方事业发展,学科自2004年起成为浙江省书法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多年来一直承担了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近五年已连续4次举办绍兴市中小学美术、书法教育推进工程,为省内中小学培训美术书法教师1000余人。连续多届承办“全国中小学生廉洁文化书法邀请赛”,多次承办国台办、教育部、省市台办举办的台湾大学生书法、美术夏令营活动,多次参与“兰亭书法节”的展会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学科特色和对社会、经济和学科发展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围绕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主题发言中强调要“发挥优势,特色兴校”,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浙江特色,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理。目前,学科共有书法教育、书法研究(包括理论和创作)、书法传播3个研究方向,学院立足兰亭文化,力求办出学院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

1)书法教育方向突出师范和应用特色

  该方向设有中小学书法研究所,主要负责面向中小学书法师资人才的本科生的教学培养。自学科建立即确立了面向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范特色、应用特色。新修订的2018本科生人次培养方案,贯彻OBE理念,更加重视本学科的师范办学特色,明确了5年后毕业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改善了专业课程体系,有效保障了专业育人特色,高度契合国家文化战略和省市文化建设以及中小学书法类教学人才需求。自学科设立至今,学科已经为全国各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1000多人次,他们大多从事于书法教育以及文化艺术相关岗位,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赏。

2)书法传播方向突出国际化特色

学科国际化特色鲜明,海外书法学堂、国际研究生留学生、书法本科生国际化方向班等书法国际化教学和培养取得较快发展。学院的本科生培养专设国际方向班,该方向学生多在学期期间外派“兰亭海外学堂”进行为期1个月到3年的国际书法教学与文化传播,具有扎实的国际化实践和教学经历,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国际化书法教学与传播的用人需求。另2018年及2019年新招收书法专业方向学历研究生留学生3名,同时2019级国内研究生也设有书法国际传播方向。2019年,我院和教育部共建的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挂牌成立,学科将依托该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国际书法的教学和传播,在已有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意大利UNIMORE大学、俄罗斯陶里亚蒂大学等设立的海外兰亭书法学堂的基础上,争取在北美、东南亚等空白地区增设“兰亭书法学堂”,争取每年外派不少于50人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赴海外交流和授课,接受海外学堂现场教学的学生每年达到2000人以上。另学科将与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以“书道无疆:书法教育融入国际社会和海外文化的当前形势与发展愿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将于2020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

3)书法研究方向突出兰亭特色

  书法研究方向包括书法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学科将依托“书法圣地”兰亭的地域优势,借力“兰亭书法艺术节”、“兰亭奖颁奖典礼”等活动以及“兰亭景区”的书法特色,邀请界内专家学者前来学院讲学,推动学院书法研究方向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兰亭”品牌。具体来说,创作上,以“二王”书风为主要目标;学术上,以“兰亭学”、“二王学”为研究特点。学科将继续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兰亭论坛”,为绍兴市的书法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在省、市内设立“兰亭书法学堂”教学实践基地,推动地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助力“兰亭书法艺术节”等地方文化艺术盛事的举办。学科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兰亭论坛”,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兰亭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书坛的学术品牌。

2.学科不足

  我院书法学科的发展可以说在目标定位、科技手段、国际交流、学术平台、兰亭地域等方面优势明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其他国家级一流学科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学科师资队伍同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相比,在师资总数、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等方面还有差距,需要继续引进和培养。

2)学科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际传播方面已经有了诸多成绩,还需要向更加规模化、精细化的高度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利用现有的各级科研基地、创新团队、特色专业、传播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服务地方的层次。

3、建设目标及具体计划措施

1)建设目标

  下一步,学科将服务于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依托两个基地的引领作用,从学科的现有三个方向(书法教育、书法研究、书法传播)着手,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定位,推进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高校中的影响力。

2)计划和措施

A:以专业建设促学科发展,夯实书法教育基础,培养卓越师范人才

我院书法学专业(师范)已经建成浙江省特色专业、今年正在申报和争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同时将于明年进行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下一步,学科将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契机上,按照“新文科”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建设要求,继续夯实书法教育基础,培养卓越的书法教育人才。

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引进优秀的硕、博士专业人才,提高学科的师资力量,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全部师资人数的50%以上;

进一步扩大书法学专业本硕士的招生规模,力争五年内在院学生数达到500人,年招生规模达到130人(其中本科生100人,硕士生30人),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达到40人左右;

  进一步完善本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扩增选修课程数量,在体现学科特色的同时,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书法教育类人才培养需要;

  进一步打造集书法实践教学、展示交流、参与体验为一体的书法实训中心,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书法实验和实训中心,其中录播、装裱、拓碑、临摹等实验室达到省级及以上实验室标准;

进一步落实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估体系、质量反馈体系在内的保障体系建设,以专业质量监控促进学科质量标准提升,形成特色鲜明而又具示范作用的专业和学科融合发展路径。

B:推动科研创新,促进教研融合,培育书法理论和创作标志性成果

  我院已经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书法)”、“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两个教育部科研平台,同时拥有浙江省哲社重点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下一步学科将依托现有高端学术平台,立足“兰亭文化”研究和“二王帖学”实践特色,培育创新性的科研团队和体现学科发展特色的科研项目,推动标志性成果的获得。

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推动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培育,立足“兰亭学、二王学、兰亭文化”研究,力争能够实现每一年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力争年度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数量达到10篇,国际A&HCI收录论文实现零的突破;

  进一步契合地域优势,发扬学科“帖学”、“二王”书风实践特色,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高水平展览并获奖;

  进一步实抓学科通识类和专业类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努力使本专业75%以上的教师能够开展线上线下探究式教学,同时在现有校级书法类在线课程的基础上,促进《行书》、《草书》等专业类视频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

  进一步推动“兰亭景区”等教研实践基地建设,助力“兰亭书法艺术节”等地方文化艺术盛事的举办,同时建设开放化、数字化展厅以及书法体验馆,让书法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让来兰亭的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切实为绍兴市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C:扩大国际合作,促进书法传播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常态化建设

  我院目前已经拥有七家海外“兰亭书法学堂”,在为学科师生提供海外书法实践和交流平台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书法教学与传播经验;同时学科每两年举办一次“兰亭论坛”,就“书法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下一步,学科将继续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的交流合作方针,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促进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的国际化传播再上新台阶。

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立足海外兰亭书法学堂,推动海外书法教学和传播的标准化和常态化,同时继续鼓励学科教师在海外讲学、举办个展,鼓励师生赴海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扩大外派海外教学的师生规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进一步依托学院和学科承办的“兰亭论坛”、“第十二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等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平台,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同时积极促进和落实学术互访和合作,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推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积极编撰符合时代要求和书法学习特点的新形态专业教材和海外兰亭书法学堂通用教程;

进一步完善和开放面向海外的双语在线课程(慕课课程),建立契合海外教学大纲的慕课教学资源体系,争取每年参加课程学习的海外学员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

  习近平主席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使之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书法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高校书法教育,必须加强书法学科建设和书法专业建设的相融相通,加强学科成果对专业建设的支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地址:书法圣地·浙江绍兴兰亭风景区对面
  电话:0575-84626605
微信公众号
关注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Copyright @2022 LTshufa.usx.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718号 书法圣地